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明 > 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门


天公作美,这几天没下雨,否则恐怕千斤大炮,没那么容易运上道路。

        百姓中不乏能工巧匠,他们为火炮制造运输车辆。

        并根据红夷大炮特有的两侧炮耳,制作了铜楔,以方便炮口的上下调整。

        说起来,此时的火炮没有设立炮架、瞄准器具、以及炮规(炮架可以调整火炮方向高低夹角,瞄准器具可以确定发射方向,炮规用来确定火炮高低夹角),说是瞄准,那目标几乎全靠目测,唯一可以调整的就是炮口上下,不得不说,工匠为火炮打造出木制炮车,确实解决了运输和作战问题,只是,木制炮车的寿命就值得商榷了。

        这已经无关紧要,在吴争看来,只要能将火炮运至镇江城外,哪怕用土石堆砌,也能让火炮向城门射击。

        ……。

        在江都坐立不安的洪承畴,终于等来了他盼了两天的朝廷旨意。

        不得不说,这时的洪承畴是激动的。

        为人臣者,最欣慰的,无非是来自上峰无条件的信任,这次小皇帝福临真得太给力了。

        洪承畴能想象,面对着多尔衮,小皇帝会遭受怎样的压力。

        由此,洪承畴激动万分,大有以身相谢、一死以酬的冲动。

        他决定,哪怕死在长江边,也要完成皇帝对他的托付。

        但,旨意是一回事,徐州清军何时能到、江北清军临阵换将及如何迅速接管,那是另外一回事,一切都需要时间。

        吴三桂能说走就走,可谭泰乃清廷册封的征南大将军,江心岛周边所剩近二万大军,那都是他的嫡系,能说走就走?

        更何况,谭泰一心为了朝廷,自觉没有做错什么,肯将军权拱手想让?

        不得不说,洪承畴的领兵才能堪忧,虽说他也是带过兵的,数年前,率明军主力出援锦州、宁远,不就被谭泰四百人败于塔山、杏山了吗?

        你说谭泰能放心将大军交与洪承畴指挥吗?

        ……。

        这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可仪真那边,却有了大动作。

        起了化学反应的王一林、钱典肃二人,一拍即合。

        理论基础只有一个,趁他病,要他命,仪真城中仅三千清兵,被王一林一举击溃,从王一林口中得知镇江城已经收复(王一林出发时,不知道清军反攻重新夺回镇江城,甚至不知道吴争遇险),如此大好局面,怎少得了英雄建功立业?

        两人拿着地图比划了好久,终于圈定了一个目标——江都。

        疯狂吗?

        这二人大概是吃了豹子胆了,如果说王一林是井底之蛙,不识天有多大,可钱肃典可是中规中矩、有见识的才子。

        连他都疯狂了,他们居然想以六合、仪真一万兵力,突袭江北清军的老巢,不可谓不大胆。

        可历史往往就是有这样的一群疯子,突发奇想创造的。

        但不得不说,这个方案,还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

        仪真至江都,急行军大半天的路程,这是先决条件,否则孤军深入,无法补给,饿都得饿死,还怎么作战?

        其二,清军主力被洪承畴集中进攻丹徒、镇江城,江北防务空虚,而江都应该也不会囤有大量清军。

        出其不意,闪击江都,设想之妙,令人拍案叫绝。

        此策最关键之处在于,江都是否真的空虚,清军最近的挥军能否及时回援,这些王一林、钱肃典却都不知道。

        用战后,王一林自夸的话来说,他其实就是想,没有从六合、仪真刮到油水,那江都这个洪承畴、吴三桂的行署指挥地,总该有油水可刮吧?要不然,入宝山空手而回,岂不抱憾终身?

        但这话被他叔王之仁听到后,踹了他两脚,罚他闭门思过半月,不得出房门一步。

        这是后话。

        ……。

        此战役打到今天,从清军犯丹徒算起,已经过去四天三夜。

        战斗是激烈的,但规模都不大,最大的是丹徒失守,双方共投入兵力近二万人,清军小胜占领丹徒。

        哪怕是一万明军水师渡江作战,其实双方真正投入战斗的也不过几千人。

        但如果几个战场相加,这规模就已经很大了。

        说它是一场局部战役,一点都不过份。

        也就是说,这场战役打到现在,对双方而言,都已经明显失控。

        而双方虽然都意识到不能再打下去了,可事实上都停不下来,原因有很多种,譬如利益、不甘、颜面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那还是都觉得,自己只要再撑一撑,敌人就会败了。

        也正因为如此,战争规模没有收缩,反而越来越大,大到双方最后都无法收拾的地步。

        这或许是始作俑者吴争、洪承畴都无法事先想到的。

        吴争仅仅是为了仪真那支明军残部,还有就是顺带着去江北“打个劫”,生死之眼,只有“打劫”方可迟滞清军南下的步伐,为庆泰朝赢得喘息和休养生息的富贵时间。

        洪承畴的目的相对复杂些,为杀死吴争以报之前数次减压之恨,为自己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为在多尔衮面前有一席之地,为清廷保留南下的一块跳板等等。

        但从明军反击和水师突入江北腹心之后,特别是小皇帝福临时给予他无条件的信任之后,这一切都变了,洪承畴的目标变得简单起来,那就是以绝对实力碾压明军,就算不灭亡庆泰朝,也要让它大伤元心,无力对清廷造成威胁。

        目标简单,往往杀伤力就大。

        人最怕目的简单。

        吴三桂的离开,让洪承畴顺利接手了对江北二万清军和驻扎镇江城一万多清军的指挥权。

        也就是说,除了谭泰手中还有近二万清军,洪承畴已经真正成为江北清军的统帅。

        是个男人,都想过过带兵瘾,这是天性,洪承畴也不例外。

        为明臣时,他是带过兵的,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

        为清臣时,很可惜,他还真没有机会领兵,人家不给他机会嘛。

        现在好了,手掌数万大军,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正是男儿实现心中抱负的时候。

        洪承畴立即下令,镇江城清军必须死守镇江城,丧城失地,斩!

        同时急调军队回援仪真、六合,以图驱逐来犯明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dyveshu.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ddyve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