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问鼎十国 > 第三十九章 罗幼度的小米弟们?


  滁州。

  赵匡义百无聊赖地在城中处理着公文,繁杂的琐事越看越是烦躁,想着自己的兄长在外四处征战,建立功勋,而自己却只能待着后方处理乱七八糟的公文。

  这巨大的差别,让他心底实在难受,忍不住暗忖:“兄长豪勇无断,自己不在他身旁,万一吃了败绩,那可如何是好?”

  赵匡义有些不耐烦地对屋外的士卒说道:“怎么官家安排接管滁州行政的官员还未抵达?不是说辰时左右即到,都要正午了!别出现什么意外,你去看看情况,如果到了,请至府衙来。”

  他也听说了周边的情况有些乱,不过与他所在的滁州无关,滁州在自己的治理下,还是很安稳的。

  赵匡义对于自己的能力,向来极其自信。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士卒才领着两位两个文士走进了府衙。

  赵匡义见两人入内,原本烦躁焦虑的表情立刻变了,和蔼和亲,笑意盈盈从堂上快步下来道:“两位想必就是窦长史与赵判官吧,你们来太及时了。城中事务繁杂,兄长领兵在外又离不得某,分身乏术啊。”

  两人也一并向赵匡义问好。

  “窦仪、赵普见过赵副都吏!”

  赵匡义急着上前线辅助赵匡胤分军功,迫不及待地道:“前方战事紧急,不如我们先做交接如何?”

  窦仪便是罗幼度邻居,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长子。

  周军往四方攻城略地,需要大量的文臣治理这些攻取下来的城池。

  郭荣一边让官员推荐,一边提拔可用的人才入淮。

  窦仪便是汴京王朴提拔的入淮人才之一,给安排到了滁州。

  老窦家家教甚严,几个儿子都是人中龙凤,窦仪给任命为滁州长史,第二把手,此刻也顾不得安顿,一口应允下来。

  赵普却在这时上前一步道:“赵副都吏,在下一路来遇到些许特殊情况。濠州方向闹了民变,我们特地绕了路,才耽搁了些许时间。”

  “今即将步入秋收时节,百姓一年辛劳皆在此时。而淮南大乱,田地粮食是归我大周,还是江南?是依照正常税收缴纳粮税,还是强行全数征收?此关键时候,百姓心中最是不安,一个不慎就是民变。”

  “濠州方向即是如此,地方百姓农民相聚山泽,建立堡壁,他们以厚白纸为甲,农具为兵器,组成了白甲军,对抗我大周、江南,护卫自己的粮食田地。”

  “一路而来,所见所闻,滁州附近百姓安定,民无忧色。可见赵都虞侯与副都吏目光长远,不只是军功彪炳,亦能关照民生,文武并重,古之良将,莫过于此。”

  “不过周边州府皆乱,势必会影响滁州。应当提前做出应对之法,防范于未然。”

  赵普与窦仪不同。

  赵普胸怀韬略,但无才气,故而并不出名,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直到贤德元年才为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与楚昭辅、王仁赡为同僚。

  刘词看出了赵普的干略,临终前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

  刘词与宰相范质交好,相信老友的眼光。

  现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便推举他任滁州军事判官。

  赵普深知这是一个机会,相比老迈的前长官刘词,赵匡胤可是军中新星,若能得他看重,必能建立功勋,甚至进入中枢为官。

  这一路而来,他探查民生,了解民情,就是为了在赵匡胤面前好好表现,以获得重用。

  这来到滁州,发现赵匡胤在外出征,而赵匡义也急着上前线。

  赵普便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与赵匡义商议起了滁州的民政机要。

  以道理而言,窦仪身为长史,他身为军事判官,滁州的第二、第三把手。

  赵匡胤、赵匡义两兄弟不在,他们有权利处理任何军政要务。

  但赵普为人功利,不愿将功绩分给窦仪,直接跟赵匡义讨论,还拍着两人的马屁。

  所谓“百姓安定,民无忧色”皆是吹嘘之言。

  赵匡胤是郭荣一手提拔的大将,深知自己君上的性格脾性,相比那些骄兵悍将。赵匡胤自然是跟郭荣一条战线的,人品毋庸置疑,他带领的军队在大周军中军纪算是极好的。在滁州确实没有劫掠百姓,欺压平民的恶迹。

  可要说对百姓多关照多体恤,纯属胡说八道。

  赵匡胤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百姓死活,与他一个将军何干?

  赵匡义意外看了赵普一眼,他心思深沉,看出了赵普有投奔他们兄弟的意思,和悦笑道:“赵判官过奖,皆是为官家效力,自当尽心竭力。不知赵判官有何高见?”

  赵普、赵匡义立时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赵普心情激动,大有指点江山之感,高声道:“百姓所思所想,不过是简单地活下去尔。只要满足这点,他们必不会反。只要稍作安抚即可。滁州当下关键在于士绅未能领会朝廷仁政,在下提议效仿罗都指挥使在庐州之仁政,以利益拴住滁州士绅。同时百姓亦会获利,必不会受周边影响。”

  赵普的眼光还是极其毒辣的。

  赵匡胤轻视文人,入城时打了滁州名门贺家一马鞭。

  以至于贺家玻璃心碎,不甘受辱。

  赵匡义杀鸡儆猴,灭了满门。

  此举多多少少造成一定不安影响,赵普如此提议,便是想以此化解城中士绅矛盾。

  窦仪为人方正,有其父之风,并不在乎赵普的行径,只要利在大周,便不予理会,此刻说道:“赵判官此言大善,幼度先生国之栋梁,于庐州戳破伪唐弊政,令得庐州上下百姓归心。我等当效仿此举,稳定滁州士绅百姓之心。”

  五代十国重文轻武严重,少有文士能屹立于风口浪尖之上。

  昔年长乐老冯道是一个,然后就是现在的罗幼度。

  冯道此人,后世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是这个时代上到君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无论贤愚,皆对之推崇备至。

  而罗幼度逆浪潮而起,在这个武夫当权的时代,文治武勋超然于世,同样备受推崇。

  窦仪就是罗幼度的小迷弟。

  赵匡义看着面前一个两个罗幼度的迷弟,就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dyveshu.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ddyvesh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