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在暮春时生了一场病,咳喘不停,还吐血,原本并不强壮的身体变得瘦弱不堪。
到了夏末时,皇帝的身体逐渐好转,最少在表面又健康起来,咳喘少的多了,人也精神了许多。
正是在身体的支持之下,皇帝涮新了一轮边塞官员和将领的任命,梳理了一次九边,并且行事相当的精准干练,行事十分老到,令得在朝的官员们相当的敬服。
在林丹汗被俘,接着努尔哈赤暴疾而死后,天启皇帝削减了辽兵六十万的折色和相应的本色,辽西方面不得不沙汰了一万多人的老弱,裁剪出军为屯民,以节省开销。
对辽西方面来说这当然不甚愉快,但也只能遵旨照行。
事实上在天启四年时就进行过一次,天启四年到五年间,朝廷为了节省开销,把大量的客将和客军调离锦州和前屯等防线,直接导致了辽西的空虚。失去了大量将领和内丁的驻守,辽西外围防线变得异常空虚,天启六年的惨败原因很多,朝廷自撤藩篱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到崇祯年间袁崇焕上任时,梳理辽西各营营伍,沙汰老弱不合格的军士,缩编吃军饷的军队员额就是摆在袁崇焕身上的第一道任务。
当时的实录记录很多,都是把辽镇东江等各镇算在一起,额定吃兵饷的人数,尽量缩减发饷人员的数量,以尽可能的降低朝廷的负担。
所以没有人指责皇帝,军饷负担太重,朝廷承担不起,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皇帝减去辽饷也不是拿到宫中开销浪费,而是用在了宣大地方,大量的钱粮开始涌入宣大,少部份进入宣称立了大功的东江。
“内阁要谕毛帅知道。”天启皇帝在东暖阁办公,局面紧张以来,皇帝对军政大事的关注度提升了不少。毕竟皇帝知道天下远算不得太平,自己不仅比不得宪宗成化皇帝那样优游自在,就算和神宗皇帝也是没有办法相比的。
天启对躬身侍立的司礼太监道:“毋得恣意浪费,毋要任用非人,再有军饷被侵吞浪费情事,该总兵官必受重责!”
“内阁得旨复拟后,拿来给朕看!”
司礼太监答应着,一边打着腹稿,由司礼到内阁是中旨,内阁草拟之后经润色写成的旨意就是正式的旨意,然后司礼再批红,就可以用皇帝的名义颁发下去。
这是相当熟练的流程,皇帝近两年来对东江镇也有多次斥责的记录,这一道旨意也说不上多严厉,只是东江多了粮饷之后,皇帝担心再出事,提前对毛文龙进行警告……此前东江镇数十万两的军饷毛文龙报称被军需官带跑了,还攻击登州文官没有帮助抓到人犯,这简直是相当荒唐滑稽的事,天启皇帝因此心中不悦,对毛文龙进行了相当严厉的斥责。
后世的人总把毛文龙想成大英雄,似乎道德上也不能有丝毫瑕疵,这和拥袁或倒袁的人也是一样的幼稚,大英雄可能是贪污犯,不矛盾。犯了错的文官也可能有某个杰出的闪光点。如果毛文龙是纯粹的贪污犯,他当不了东江总兵,他如果真的是私德毫无瑕疵的英雄人物,他也干不了东江总兵。
“卢象升所请再拨付三万折色并相应本色,着内阁允他,兵部尽早拨付。”
“奴婢得旨。”
天启说到这里,终于对蓟镇之事有所处置,说道:“各城门打开,速速将逃民安置于城内,并开粥厂安抚,逃民皆朕赤子,天气寒冷,不要叫他们冻饿倒毙在京师街头。”
“奴婢得旨。”
“着厂臣谕蓟辽总督,顺天巡抚,蓟镇总兵官,令其详细来报,边镇情形究竟如何。和记商团军以多少兵马犯边,是否已经攻打关门,其有何要求,速速详细报来。”
“得旨。”
“并命总理京营戎政,协理京营戎政大臣小心戒备,从今日起,京师戒严。”
说到这里,天启有一些疲惫,年轻的帝王脸上感觉到有一些难堪。
他犹豫再三,说道:“包围和记商行的五城兵马司人员撤回,毋得再生事端。”
司礼太监赶紧躬身,答道:“奴婢得旨!”
这一次皇帝没有再说什么,不过司礼太监也没有退出去,他知道皇帝可能还有什么想起来要问的东西。
此次针对和记是几个没有明显党派背景的给事中和御史的提议,当然也不是摆明了说要禁绝和记,大家都不想背这口黑锅。
不过既然张瀚老老实实的回到了新平堡,眼看和记大赚特赚,替草原上的商团军赚取军费,稍加抑制看看和记的动向,似乎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这事应该是崔呈秀和霍维华几个提出来,魏忠贤允准执行的大事。施行下来,封天津港,禁绝和记车队,虽未到最终查封所有和记商行的地步,但所行距离这一步也差不多。
原本相当顺利,连天启知道后也没有想到和记这般决绝,完全不顾张瀚还在新平堡中,居然就这么兴起大军来犯。
天启心中也是惊疑不定,难道和记内部出了问题,有人要替代张瀚?
思想起来这种可能性不大,朝中现在已经明白,和记就是张瀚一手带出来的团体,张瀚才是其真正的核心,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人有这种威望来取其代之。
换一种思路的话,可能是有人借此来威胁,以使朝廷投鼠忌器,封个港口和记都不惜大军进犯,如果朝廷对张瀚有什么举措,怕是就得面临真正的战争了。
“彼辈也算是忠心耿耿。”天启心中不知道是何滋味,他摇了摇头,轻叹道:“可惜这种忠心用错了地方!”
皇帝最后道:“暂且无事了,若再有新消息,速到宫中奏给朕知道,如是晚上有新的消息,就告急变,从宫门下塞进来。”
司礼太监答应着,见皇帝真的无话了,便打了个躬,面对皇帝慢慢退出去,由于心中太过于震动和担忧,这个司礼太监没有注意脚下,在退到宫门处时被高大的门槛绊了一下,他差点摔倒,不过没有人注意,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皇帝一个人身上,这个太监狼狈不堪,但还是赶紧转身离宫,遵照皇帝的旨意去办事去了。
乾清宫东暖阁中静悄悄的,全无声息,只有室内铜炉中的木炭时不时的发出轻微的炸响,这是燃烧时声音,室中温暖如春,外间的殿宇庭院中也是十分干净,残雪早就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每天都有过百人在乾清宫这里洒扫。
早晨十点左右,已经有人把早膳送到正殿,看盘带实际内容有数十道菜,上用银盆,下以炭火保暖,都是大锅大灶烧出来的,软糯稀烂,味道相当的不好,天启处理了最紧急的军政大事之后走出暖阁,在正殿之中皇帝看了一眼饭菜,着实没有胃口,但他也不愿走到哪个嫔妃的宫殿去吃小灶,皇帝在口腹之欲上相当简单,也不喜女色,和他的祖宗们相比,天启皇帝真的没有什么花钱的奢好。他不象成祖皇帝好大喜功,将太祖留下的家底折腾了个精光,也不似宪宗皇帝喜欢各种新奇玩艺,宫中的杂耍班子就养了好多个,成化年间的传奉官有好几千人,画画的,擅书法的,懂古董器玩的,宪宗一高兴就赏给他们官职,医士,道士,都能当官。
孝宗皇帝喜欢补贴自家亲戚,也放纵他们掠夺财富,世宗皇帝喜欢练丹,耗费不小。神宗皇帝爱金银,先帝光宗喜欢女人,多多益善。
而天启皇帝只喜欢做木工活,他就是一个标准的后世宅男,喜欢拼组模型,看着一个个小物件在自己手中逐渐成型,那种快乐只有有共同喜好的人才懂。
偶尔闲了,皇帝会和后妃一起游西苑,乘坐舟船荡漾在湖面上,景色秀丽,任凭清风吹在脸上,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冬季时,皇帝会去溜冰,几百个小宦官簇拥着皇帝,拉着冰车在冰面上狂奔,在这样的刺激下,皇帝会高兴的大声叫喊。
除此之外,皇帝也就没有任何爱好了。
他就是一个身体瘦弱,喜好拼组模型的宅男而已。
理顺了朝政之后,大半的政务交给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皇帝关注的是大政是否顺利施行,还有一些牵制的力量放在朝中或地方,不叫阉党过于一家独大。
对孙承宗等故人皇帝很关注,而阉党弄死的那些东林党人,皇帝完全不放在心上。
天子是厚道人,但天子也不是个软弱的人,该弄死的就弄死,天子不会有什么异议。
吃了几口饭,用野鸡汤泡了一碗碧粳米,天启草草吃毕,站起身来。
在御前伺候的御前牌子们,还有都人们都看出皇帝心绪不宁,有些坐立不安。
他们也知道蓟镇发生的事,知道大明又有强敌来袭,一旦交战,可能比东虏入侵还要严重许多。
宫中人心也是上下难安,不过没有人敢对皇帝表露出丝毫情绪,太监们面无表情,只是相当小心的一直跟在皇帝身边,都人们和小宦官们都是躬身站着,象一尊尊木雕的雕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dyveshu.cc。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ddyveshu.cc